校园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动态 > 正文

【优秀教师】李苒:二十余载深耕“设计育人” 跨界融合诠释师者本色

作者:王艳/文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0日 08:55浏览次数:


编者按:李苒,艺术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专任教师,副教授,博士;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;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美术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,同济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。2002年入职以来,二十三载如一日坚守教育一线,她以信仰引领方向,以情操涵养德行,以学识启迪智慧,以仁爱润泽心灵,更以健康体魄投身教育事业,深受学生敬爱与同行赞誉。 


设计思维育人,铸就学生精神底色


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作为党员教师的李苒,将这句誓言深深镌刻在心底。她巧妙地把产品设计的系统思维与创新理念融入班主任工作,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正确艺术观与创作观的大门。


“李老师组织的‘设计师的品格’主题班会,就像一盏明灯,让我们明白了艺术创作背后应有的责任与担当。”学生小王回忆道。不仅如此,她还指导学生跨界参与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。从为学生规划职业蓝图,到引领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,李苒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,精心打磨着每一个学生,帮助他们坚定文化自信,找准人生的坐标。



她对学生怀着一颗炽热的仁爱之心,尊重艺术类学生独特的个性,用心陪伴他们成长。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与不足,都逃不过她敏锐的眼睛,她会给予学生精准而细致的指导。当学生在竞赛中铩羽而归、考研路上遭遇挫折、就业时陷入迷茫,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:陪学生一起熬夜修改方案,联系校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,为学生留学精心撰写推荐信……在她的悉心培育下,班级学生成绩优异,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校级十佳大学生等称号,3人考上研究生,2人成功创业,4人赴海外深造。李苒常说:“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设计作品,更要教会他们设计好人生。” 


学术创新教学,科研反哺课堂添彩


在学术的道路上,李苒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。她不断夯实学术根基,提升专业素养,主持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,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。她的课程教学设计屡获殊荣,第五届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二等奖、第七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荣誉接踵而至,她还被授予“设计之星”称号。课程同时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、校企合作课程,她自己也获得了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、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。此外,她还荣获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优秀指导老师、省级大学生专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。



近年来,她主持省级课题4项,发表论文18篇,出版外文专著1部,获批专利17项,作品入选江西省美展1项。这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,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。她指导学生作品入选德国iF设计奖等国际大奖5项、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0余项,获九江学院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。学生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、设计作品发表C刊1篇、省级期刊论文3篇,其中1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,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


设计服务地方,创新对接产业需求


李苒积极响应江西省“1269”行动计划与九江市“9610”工程,主动推动产品设计专业与理工科等领域深度融合,为地方发展和科技创新探索新路径。她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与科技场馆,剖析产业与实践需求,将设计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传统工业与科技传播领域。



在主持完成江西省长江化工有限公司单兵头盔外观设计横向课题时,她大胆创新,融合人体工程学与战术美学,设计出的方案既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要求,又展现了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,助力企业成功中标采购项目。她还指导学生跨学科协作,首次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,将产品设计思维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,设计作品荣获江西赛区复赛二等奖,她个人也被评为“优秀指导教师”。此外,学生团队连续三年为九江市工信局“禁化武”宣传活动提供视觉设计与视频制作服务,创作成果入选工信部官网专题平台全国展示。通过这些产学研与科普实践项目,她为学生搭建了跨领域实践平台,也让产品设计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与科技普及中展现出独特价值,实现了“设计驱动创新、美育融合科技”的突破性探索。


运动精神赋能,传递健康工作理念


李苒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,还是一位运动达人。她长期坚持运动,将体育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工作,坚信强健的体魄是投身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,用实际行动传递着“健康工作五十年”的理念。



她多次代表学校和市教育系统参加全国、省市级赛事,在赛场上,她如同一头勇猛的狮子,展现出顽强拼搏、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。回到教学中,她又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,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。“李老师经常和我们分享运动的故事,让我们明白了坚持和拼搏的意义。”学生小赵说。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,在运动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,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。


二十三载的教育生涯,李苒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深刻内涵,以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,展现了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与健康体魄的和谐统一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真正的引路人和贴心人。


艺术学院 人事处供稿

责编:李金玲 审核:张甘霖 张杨帆 汪浩

关闭窗口
联系我们

学校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   
Email:jjuxb@jju.edu.cn     邮政编码:332005   
招生电话:0792-8310030 8310031    

Copyright ©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 备案序号:赣ICP备10004574号  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

访问统计:您是第位访问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