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九江学院俄罗斯跨境电商团队紧抓机遇,以陶瓷为载体、以电商为桥梁,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跨境电商新模式相结合,成功将陶瓷产品推向俄罗斯市场,探索出一条“文化出海+青年创业”的特色路径。
这支由七位跨境电商专业的同学组建的团队,自2024年入驻学院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以来,累计完成跨境订单700余笔,产品覆盖俄罗斯20余个城市,推动国内陶瓷产业30余款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,月均销售额稳定在60万卢布(折合人民币约为5万3千元)以上,团队招聘了3名陶瓷设计师、5名跨境电商运营专员、5名客服人员等,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,成为高校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产业的创新典范。

选准赛道:跨境蓝海中的“陶瓷机遇”
2023年初,团队在调研中发现,俄罗斯日用陶瓷市场年需求量超20亿美元,但本土供应链存在缺口。而景德镇陶瓷产业带虽积淀深厚,却长期面临传统外贸渠道成本高、中小厂商数字化能力弱等痛点。OZON平台作为俄罗斯本土最大综合电商,其对中国卖家的开放政策与快速增长的家居品类需求,让团队看到了“供应链+流量红利”的叠加机遇。

“厂商最初对跨境电商的碎片化订单心存疑虑。”团队负责人凌茂回忆道。为打破僵局,团队带着OZON平台家居品类销售数据,逐一走访景德镇作坊,用“文化溢价+精准客群”的模型说服合作:数据显示,俄消费者愿为手工陶瓷支付高于机制产品3倍的价格。通过“订单前置+分批补货”模式,团队成功实现厂商“零库存压力”与“月结货款”的双赢合作。


本土化运营:跨越文化鸿沟的“数字密钥”
面对俄罗斯消费者审美偏好与消费习惯差异,团队建立起"数据驱动"的运营体系。通过分析平台热销产品评论,他们发现俄用户更青睐简约实用、耐高温的釉下彩花瓶。为此,团队指导厂商调整产品规格,并设计俄语版使用场景图文指南。
团队搭建的数字化选品系统覆盖8大产业带,其运营的东方美学家居品类在俄罗斯主流电商平台OZON长期稳居销售榜前八,成为中俄数字贸易领域的现象级案例。

创新育人:课堂与产业的“双向奔赴”
管理学院创业基地的孵化支持,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。学院创新采用“理论指导+实际成果”的模式。在专业课程中,该项目已成为平台运营、跨境支付等模块的鲜活案例。“学生们在真实商战中锤炼出的数据分析、跨文化沟通等能力,正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。”项目指导老师表示。

据团队透露,下一步将深化与景德镇非遗传承人的合作,开发融合中俄文化元素的定制产品,同时探索俄罗斯电商直播,打造“陶瓷跨境生态圈”。
这支平均年龄21岁的团队,以金融科技解码文化价值,用专业智慧架设货币桥梁,在卢布与人民币的流动间书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。他们不仅为陶瓷出海开辟了数字化通路,更探索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“金融+文化”新范式,在构建中俄数字经济走廊的征程中,展现出中国青年的专业担当与创新魄力。

管理学院供稿
责编:李金玲 李熙 审核:赵宇剑 汪浩